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柞水县宗教概况

柞水县宗教概况

关键词:柞水,柞水概况,柞水宗教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柞水县政府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zhashui.ccoo.cn/
  • 感谢 zhashu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528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第一节 佛教
唐万岁通天元年(696),今柞水东南大部地区与今镇安县置安业县后,始有佛教传入。
唐贞元三年(787),在今西川乡老庵寺建佛寺一座,设主持1人,僧侣80多人,属宗密派。会昌三年(843),在今柞水、镇安境发展僧徒300多人。光化二年(899),东川街、红岩寺、凤凰嘴、丰北河、石嘴子均建佛寺,有僧侣560余人。
南宋端平三年(1236),金人入据,焚烧了老庵寺,僧侣被驱赶。明正统五年(1440),复修老庵寺,设主持1人,僧侣160人。隆庆二年(1568)因寺内主持、僧侣乘民妇焚香之机肆意蹂躏,民愤四起,隆庆三年(1569),民众将寺院焚毁。
明弘治八年(1495)境内僧侣13人参与南山起兵,反抗朝廷,被官军捉拿处刑。
清乾隆年间,孝义厅境人口增多,厅署令设社稷坛、先农坛、神祗坛、厉坛,由佛教和尚主持,传播佛教兼祈岁、祀祭。利用市镇名山,广建寺庙传播佛教。厅境有圪塔寺、两河街、大山岔、北河、九间房等处均建佛教寺庙。寺庙拥有庙田,并定期到乡间化缘。乾隆末,孝义厅有佛教僧侣180余人。
民国期间,寺院、庙宇多毁,加之新文化思潮的传播,县境佛教衰落。37年(1948),有寺院、庙宇8处,和尚12人,属宗密派仅6人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民国时期所存寺院、庙宇充公利用,和尚全部还俗,参加生产。1984年原东干沟云台山祖师庙一位和尚返庙。
第二节 道教
清雍正八年(1730),咸宁道士法宏来孝尉里(今界牌湾至秦岭地区),在药王堂设坛布道,传播全真道旨,入道者38人。雍正十年(1732),法宏回咸宁,38名信徒中有21人据庙宇、山寨潜心学道;其余17人,在乡间布道,至乾隆初入道者共67人。后因战乱,加之与咸宁道教未能实现皈依(取得合法地位),多数道士还俗,多以看风水、算命、卜卦、替人做斋为业。
第三节 伊斯兰教
柞水信奉伊斯兰教者均为回民。
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,镇安茅坪、西口回民3户,18人迁入今柞水药王,伊斯兰教亦随之传入柞水。
清咸丰九年(1859)3月,回民起义军300余人入大峪,与镇安阳山观、东茅坪等地起义人员相会合。途经孝义厅药王堂,赠给当地回民《古兰经》三部。此后,回民诵经、礼拜、斋戒始按教规进行。
民国时期,柞水境内入伊斯兰教的回民32人,后期因赋税大增,驻军扰害,回民多迁至外县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64年柞水有回民77人,宗教活动颇少。1982年落实宗教政策后,境内回民91人,宗教活动仍无定规。
第四节 天主教
民国期间,镇安县设天主教堂。30年(1941),柞水境内有三人加入天主教。因县境无教堂,一直在镇安履行宗教仪式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入教的三人相继去世,再无他人人教。
第五节 基督教
民国15年(1926),凤凰嘴设教堂一处,属山阳教会管辖,时有教徒56人,20年(1931)发展至107人。24年(1935)冬,停止宗教活动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